关于本文,还有一个副标题————《美国,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》读后感。 我一个没去过美国的人怎么敢直接谈中美文化的差异,不是找揍吗。。总共用了3个多小时读完此书,因为之前对中西文化有部分了解,所以大部分内容并未让我感到差异。 其实关于这本书,最让我诧异的就是作者居然是一个90后萌妹子,这里附上她的豆瓣主页 王逅逅的豆瓣 ,人家已经出了好几本书了,很让人敬佩。
其实本文我不想谈中美文化的差异,我只想说一些其他的,如果你想了解美国文化,你可以直接去看王逅逅这本书。我觉得从总体上来看,美国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优秀。我们中国人之前也很热心善良,但由于各种贪图小利的人利用我们的善良谋取利益,我们开始变的冷漠,其实并不是我们社会想变成这样,只是出于对自己的一个保护罢了。各种碰瓷无一不让我们寒心。
中国人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很溺爱,我觉得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作祟。 中国有延续香火一说,把孩子看做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生命的延续,我觉得这点很好,有利于整个种族的延续,但这样导致孩子在每个人心中的比重过大,有些甚至形成了溺爱,完全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。 而且,中国人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,或者根本不注重子女的教育,这点在外出打工父母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,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,外出打工无可厚非,毕竟生理需求也就是温饱的需求才是第一位。对于孩子的教育,我们欠缺什么?我觉得主要还是环境,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,我们教育也跟不上,人们文化水平也不足,再导致我们经济落后,这似乎形成了恶性循环。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,那真就是恶性循环了, 我们看到国家大力推行9年义务教育,很大程度打破这层循环。未来改观是一定的,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加快速度。
我再来说下我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看法。本人刚从大学毕业半年,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特点算是深有体会。 先说下我的周围,我大学就读于一个二本院校,宿舍6个人,除我之外,4个日夜玩LOL,还有另一个经常小说不离手,同班其他宿舍也差不多是这样子的,到考试前几天,甚至有些大神考试前一晚才开始看书。大多数人的每一天从中午开始(大家应该能理解我说的是睡懒觉吧),曾经我也是他们队伍中的一员。 我知道各种学校都差不多,只不过越好的学习努力的人越多。 什么造就了这点?我觉得中国的大学生普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也就是说缺乏一个长期的目标。
回想下我们什么时候有目标有梦想,小时候,你的目标是造一个印钞机,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,没事 那时候你不懂事。 后来,你慢慢开始懂事了,你觉得这个目标不切实际,换一个呗,我要当XX家,这时候你父母或是什么鬼就会跳出来说『不行,这个不好,你以后必须当XXX』,你开始怀疑自己的目标(梦想)。后来,你的父母开始给你制定目标了,这次必须考第一,必须考重点高中、重点大学,我觉得这专业不错你报这个、不好找工作 要不你考个研吧…………从此你丧失了主动权,你也不知道以后如何去主动。 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日子里你开始浑浑噩噩、碌碌无为。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,我爸妈希望我考个好大学,结果我没考上,希望我学个医学专业、我毅然决然报了计算机,再到后来,我再也没听过他们的话,因为我知道我想干什么!
作为中国的大学生,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想法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和有想法的人做朋友,但是可能导致你思想越来越偏向他。或者你可以博览群书,即便是小说,书中主人公也是有自己鲜明的特点,博览就是为了去众人之长,长期的阅读肯定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,也会有更明确的未来目标。 关于阅读,王逅逅也在这边书中提到了,美国人阅读的量确实比中国人大很多,我觉得阅读确实给美国造就了比中国更具个性化的人群。
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,我们没法给予所有人优质的教育。学校里的老师良莠不齐、教学资源分配不均、教学方法落后低效,这些才是我们正真需要去考虑的东西,而不是拿别人和自己比,那都是表面的,治标不治本。